欢迎来到曲阳石雕厂,我厂专业加工制作古建、人物、动物、佛像等石雕雕塑,款式多、质量好、价格实惠,欢迎来厂参观考察!定制订购电话:135-8216-1651

有多少人知道,《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他的后人竟在宁夏?

发布时间: | 访问人次:133

驰名古今中外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的后裔四百年前曾经在今天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建起了文昌阁、文昌庙和陶家大院。传说当年的陶家大院其规模可与山西省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相媲美。第一次听说确实令人惊讶羡慕,实地寻访却又使人嘘唏长叹。

农历丁酉年7月7日,雄鸡挺颈鸣喧,骄阳似火。与潮湖村相邻的路上晾晒着金灿耀眼的小麦,太阳把路面烤晒得发烫,热浪扑面。树叶、野花杂草无精打采,卷曲无力。石嘴山市作家协会组织会员到大武口区潮湖村采风,八十高龄的楹联作家沙俊清先生健步走在前列,与年轻作家冒着炎热酷暑行走在大武口区潮湖村的石嘴山市文艺创作基地。

[陶渊明后裔陶瑞珍女士]

采风首站参观了陶瑞珍女士的工作室,她拿出一本白底蓝字的《陶氏家谱》向我们展示。陶瑞珍家谱记载,南宋时,陶氏第四十二代孙陶炽南京为官,此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陶氏家族。

随后,陶氏家族明朝初年由南京迁居兰州组成了陶氏分支家族,后来陶氏家族遇到患难被迫迁出甘肃一个分支,这支家族就迁移到当年的宁夏平罗县潮湖村。目前潮湖村陶姓人家有二百多名,陶家仍是潮湖村里的大户人家。相关史书记载家谱一般都传给家中长子,为何《陶氏家谱》传给陶瑞珍女士?原来陶瑞珍在艺术方面卓有成就,家父便打破传统观念,把《陶氏家谱》传给了女儿陶瑞珍。

陶瑞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葫芦刻画、烙画、剪纸等。在陶瑞珍工艺葫芦民间艺人工作室,琳琅满目的葫芦和近年来的获奖证书成了陶瑞珍工作室的主要装饰品。2016年6月,中国(昆明)官渡第六届全国非遗联展组委会授予陶瑞珍“葫芦刻画”金奖。

在她的工作室小院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庭院架杆下悬挂的正在生长的鲜绿葫芦和堆放一面干硬发黄的葫芦。细看陶瑞珍居住地,一幅现成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诗情画廊即刻展现眼前,使人耳目一新。桌面上放置的葫芦身上都被烙印了精美漂亮的图画,立刻吸引了来访的帅哥美女

陶瑞珍说,小时候听爷爷讲,祖上专门给乾隆皇帝做葫芦画,陶氏家族也因从事葫芦画展艺术而人丁兴旺。陶瑞珍童年时按照爷爷教的方法在葫芦上练习刻画、烙画。经常做一些寓意吉祥的葫芦送给同学和老师作为观赏礼品,在葫芦上烙画一直是个人爱好而坚持多年。

[陶瑞珍与张贤亮合影留念]

2010年,陶瑞珍作为民间艺人受邀,代表石嘴山市参加中阿经贸论坛会,会议期间携带烙印葫芦摆在柜台上展销。有一位游客盯着“三阳开泰葫芦”作品左瞧右看爱不释手,最终出价600元买下了。

事后陶瑞珍仔细琢磨很久,便暗下决心要让祖传手艺传承延续下去。2013年,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为陶瑞珍提供了5亩地,专门用于种植各种葫芦。

值此,陶瑞珍有了施展才艺的原材料,于是她便借题发挥,选择陶渊明诗歌、辞赋、散文中的经典警句镌刻烙印在葫芦上面,图文并茂的葫芦作品顿时身价倍增,畅销全国各地。

[陶瑞珍女士向寻访作家介绍文昌阁遗址情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巢湖文昌阁还是一座装饰精致,风格独特,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白墙、灰瓦、亭阁、红子和雕梁画栋以及梅花式的窗格有机构成,别具一格。凭借贺兰山巍峨雄姿,远山、绿树、蓝天、湖泊,呈现出独特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文昌阁由此成为附近学生学习的学堂、村民扫盲的教室、公社集聚开会的会议室,“四清”运动关押干部的拘留所。那个年月,潮湖村集体吃大锅饭时,文昌阁山门旁边的大院有一间磨坊,这间磨坊由驴、骡大牲畜拉动机械木轮带动大石磨磨面,不但解决了大集体大食堂所需面粉,而且成为周边村民加工面粉的唯一的一间大磨坊。

这两块直径约两米左右的石磨子盘和母盘体重大约在两吨以上,至今仍恋恋不舍守在在文昌阁遗址不肯离去,成为看护文昌阁的大力士。石磨盘百年见证岿然不动,成为文昌阁一块最完整的文物。

陶常民说由文昌阁通往陶家大院的陶氏大路上,当年立有一座石制结构的牌坊,牌坊记载着有功德人的姓名。潮湖文昌阁集纳了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彰显了陶氏家族人文脉络的延续。文昌阁通往陶家大院的陶氏大路有青砖铺路,路两旁垂柳依依,纱灯通红,武功石雕神像、十二属性动物石雕和名人石塑像沿着大路并列摆放,气派威震西北。每逢春节、庙会,贺兰山下的文昌庙、陶家大院、文昌阁三点一线的红灯彻夜通亮,格外引人注目。

近说银川市中山公园就有一座文昌阁,它是一座建在方形台基上的三层楼阁式建筑。座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各层面东辟三个券门窗。由此遥想当年能在潮湖村这样一片地上修建文昌阁,说明潮湖村也是一块宝地而受到古代达官文人的青睐。文昌阁没有地方官吏、文人墨客的支持是建不起来的。

渊明的后裔为什么能在潮湖村兴旺发达?细读陶渊明后裔所留踪迹,便发现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陶渊明后裔长期追随明朝皇室家族,在朝廷担任命官,借助与皇家实力飞黄腾达。另一方面他们不但传承了陶氏家族习文善武,而且经商聚财,家训家规严格,管理有方,又因文化底蕴传承谦和有序而兴旺一世。

甘肃白银景泰蒋湾陶氏祠堂楹联集锦中第17副楹联记载“居蒋湾以立基克勤一心功裕后,往潮湖而创业不远千里德光前”。说的就是甘肃白银蒋湾陶氏家族又有一支后裔迁居今天大武口区潮湖村创业的故事。

有关史料记载清朝时,陶渊明后裔出现了代表人物有文举人陶殿试和武举人陶宗清。陶渊明后裔凭借着千年名声和仕途官场显赫以及名门望族的影响力,使得清朝时代的平罗县知县拨出专项经费在潮湖村修缮加固文昌阁和陶家大院,从而使得潮湖文昌阁没有遭受战火破坏。

潮湖文昌阁在潮湖广袤的耕地上经过百年风雨洗礼,最后却是在“文革”中被毁坏而留下面目全非的杂乱遗址,非常令人十分惋惜。

潮湖村的陶家大院后来究竟遭遇何难被毁坏而没有留下遗址和详尽文字记载,暂时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有待后人进一步去挖掘探寻。

座落在贺兰山坡的文昌庙后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被煤矿机修总厂征用建成了门卫值班室,相传当年值班人员反映室内晚上经常闹鬼,厂领导为此不断更换值班人员。

陶常民老先生说小时候他和发小经常到庙里玩耍,庙里的每尊佛像至今都能记忆犹新。市作家协会会员吴炳军采风一路与笔者同行,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从部队转业来到大武口,当时家住潮湖村附近,那时大武口很荒凉,和小朋友爬贺兰山坡,相约逛文昌庙是常事,由于年幼胆小,看到庙里呲牙咧嘴的塑像非常恐惧,经常是站在庙门槛看一眼就吓跑了,印象非常深刻,文昌庙的位置就在机修总厂。

采风最后到了陶渊明后裔文化展示馆,仔细阅读《陶氏家谱》,倾听资深学者赵和平先生围绕《陶氏家谱》、陶家大院以及陶氏后裔墓志铭旁征博引细心辅导讲解,回味细品前因后果,认真阅读《潮湖陶氏文昌阁遗址游记》,作家们算是对潮湖村的陶氏家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这正是:骏马俊才跨兰山,千里奔波潮湖边。陶氏文脉代代相传,家声族誉名赫显。南京五柳避静闲,采菊东篱见南山。明初迁徙到皋兰,蒋湾筑基鸿图展。潮湖创业数百年,名骚一时宁夏川。潮湖宝地千年旺,筑阁建庙有守望者。历史文化千年传承,陶氏名落石嘴山。

作者耿万荣系石嘴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大武口区摄影协会会员、市科学技术局退休干部

电话咨询
135-8216-1651
微信咨询
扫一扫快速获取报价
返回顶部